为培育并激活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扩大营养健康安全食品科技赋能应用场景,以“探索可持续营养健康、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科技新路径”为主题备受欢迎的,“第六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峰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功能食品产业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丰富的会议内容板块和精彩的报告,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关注。
本届峰会以“探索可持续营养健康、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科技新路径”为主题,围绕全球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前沿科技创新技术动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等话题展开讨论。
大会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致辞中指出,会议内容不仅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动可持续营养健康发展是一种社会责任,要提升药食同源食品的科技价值与现代应用水平,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代表Vinod Ahuja先生在以“营养不良以多种形式影响全球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实现全民最佳营养仍然是全球优先事项”为主题做了大会致辞。并特别提出:在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和膳食教育已显著改善营养状况,传统中医理念“药食同源”亦彰显营养与健康的紧密联系,这一理念与基于食物的解决方案具有一致性。
大会副主席杜荷女士在致辞中说:本次会议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探寻解决之道。重在坚持探索、可持续性和新路径。可持续性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这就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司一级调研员崔伟,向大会通报了“总局作为国务院主管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始终把维护食品安全、推动参与高质量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食品生产经营司在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中所做的相关规章制度、整治行动、管理办法、抽查考、日常监管等具体事项的解读和介绍。
美国驻华使馆农业官员Joshua DeMoss做了“确保粮食安全:营养、可持续性和贸易”的报告;美国FDA驻中国办公室Clinton Priestley做了“关于FDA最新的相关法规变更”的分享。
院士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陈君石院士、任发政院士分别就《中国食品安全的新挑战》、《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推动国民营养改善》、《营养健康与衰老研究》作了精彩报告。孙宝国院士在报告中提出,“食品污名化动摇公众食品安全信心,信息不对称影响公众对食品正确判断;建议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普,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需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加强监管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者无地自容;充分利用食药同源物质研发更多健康食品”;
陈君石院士提出:“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的要素,企业是主体。对生命早期1000天、学生、老年人群、临床营养改善行动和新食品原料及其健康功效进行了分享”;任发政院士从营养健康与衰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研究进行了分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营养所所长丁钢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佘远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田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学术院长夏小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程永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牟海津、四川食品发酵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功分别就:《健康中国建设与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食品安全及真实性检测新方法及应用》、《功能性食品定位及科学构建食品声称管理体系的思考研究》、《生物技术赋能食品配料产业》、《主食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海洋功能食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与应用》、《泡菜营养与健康》的演讲报告。【青年学子专场汇报】分享了9个最新前沿研究进展。
来自国内外众多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食品企业代表等纷纷登台亮相。他们分别从国内环境及国际观点出发,畅所欲言,共同展望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使守护食品安全底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会议期间还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即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食协营养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致辞中呼吁:“希望更多人关注、支持并参与到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业中来,尤其要着力探索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